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王芸发布时间:2023-10-25浏览次数:29

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学校建校70周年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意义重大、节点特殊。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全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华东理工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完善三级理论学习制度。发挥智库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积极咨政建言。

2.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上海市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守住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疫情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回信贺信寄语精神作为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的“第一议题”。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决策、抓紧落实。践行“一线规则”,落实“一岗双责”,加强作风建设。调整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对口联系学院安排,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各项部署要求,精文减会,注重实效。

4.做好教育部巡视整改工作健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着力在建章立制、放眼长远上下功夫,推进整改落实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开展专项督查,用好问责手段,切实把巡视整改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扎实的整改成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协调贯通形成合力,推进二级纪委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三不”一体推进。对标对表教育部党组要求,总结校内巡察经验,健全巡察整改促进机制,做好第三轮秋季学期被巡单位的巡察整改工作,加强巡察成果运用。就实验室安全等难点问题开展重点专项巡察工作。

二、扎实推动基层党的建设

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学校和二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制度清单。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党支部工作记录本》标准化手册,建立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入党启蒙教育,推进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培养,注重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深化“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汇编特色案例,发挥辐射作用。分层分类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完善专职组织员培养考核机制,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7.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抓好新提任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干部政治能力。严格干部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考核指标,加强跟踪问效和问责力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三、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8.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决维护学校政治安全。制定学校和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制度清单,组织各二级单位签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讲座论坛等活动的线上审批。强化制度执行与落实,做好网站等宣传阵地的登记、备案、年检。强化保密宣传教育,筑牢保密安全防线。在重大节点和特殊时期实行轮值制和零报告制度,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工作。

9.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作校园文化地标游览地图、校园动植物观赏地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依托学校网络文化节等载体,培育优秀原创网络文化作品,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剧院)等活动。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做大正面宣传,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开展校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四、凝聚统战、离退休、群团智慧和力量

10.广泛凝聚事业发展力量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举办党派团体负责人培训班,开展“同心讲堂”等系列活动,增强政治共识。支持统战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学校的市政协、民主党派中央及市委换届候选人推荐考察等工作,推进党派团体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工作。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开展离退休工作队伍培训,用心用情协助离退休教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好新时代关工委、老教协工作,推进老年大学转型发展。召开学校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一次工代会,完成双代会及第十六届工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激发团学组织活力,拓展学生课外学习成长空间,挖掘志愿服务资源,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内涵及育人成效。

五、系统谋划新阶段发展

11.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双一流”建设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行动路线图,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完成《华东理工大学章程》修订。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制定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做好化工、化学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新的高峰学科。

12.做好70周年校庆系列工作总结70年办学经验和成就,谋划新阶段发展蓝图,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举办“校长论坛”“生物医药行业高峰论坛”等系列学术论坛和行业论坛,开展校友秩年返校、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会和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成立揭牌等系列校友活动,推出校庆宣传片、原创大师剧《更生》等系列文艺作品和新媒体文创产品,出版校史简明读本、校史连环画、人物访谈录等系列文史类图书,举办校庆龙舟赛、体育节、社团嘉年华等系列文体活动。以学校70周年校庆凝聚广大师生校友的智慧力量。

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3.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结合双碳目标,进一步提升“绿色中国”系列特色课程思政品牌。用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仪式教育,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以“五育融合”赋能学生成长发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危机事件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能力。优化“医教结合”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咨询师工作队伍,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贯穿全过程链条式辅导员培养体系,做好辅导员典型培育。

14.着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制定生源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结合国家行业需求,持续优化招生专业结构,提升招生质量。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新工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优化教学模式,推进大面积公共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国家级和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做好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参加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做好材料新专业申报。建成院级质量保障信息化平台,落实学院名师、金课、精品教材建设。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15.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成立各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导师组,制定各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完成首批专业学位博士招生录取工作。深化培养过程评价改革创新,构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培养模式,制定专业学位实践基地运行办法,组织申报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成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全面开展新上岗导师岗前培训、在职导师全员培训和学科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16.提高创业就业质量。开展“百名青椒百日双创”培训,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优化大创、研创管理模式。完善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参赛办赛,力争高水平竞赛获奖。用好校内外双创空间和实践基地,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加强低年级职业生涯教育,打造“求职训练营”“领导力训练营”等品牌项目。扩大就业供给,牵头建设上海市西南片区校地就业联盟,举办校企就业育人高端论坛,主动开拓高质量就业岗位,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强化就业引导,建立就业育人实习实践基地,发挥企业导师作用,引导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基层,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17. 优化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升级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建设,完善非学历教育激励政策和运行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人员流动机制。持续推进在课程思政、学生管理、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提升。

七、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18. 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强化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压实二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培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动态调研。规范师德考核评价,加强师德警示教育。组织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我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强化教师队伍价值引领,举办“师说七秩 师道泽承”系列活动,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开展教职工荣誉退休纪念活动。

19.构建新型人才工作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以破除“五唯”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人才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杰出教授、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为主体,具有华东理工大学特色的人才岗位体系。坚持综合评价、分类评价原则,突出品德、能力、贡献,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稳步推进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岗位及薪酬体系,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压实学院用人主体责任,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修订《实验技术系列学术技术水平任职条件》,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发展。

20.完善教师管理与薪酬体系。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重实绩、比贡献的激励机制。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重点向扎根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向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向从事基础前沿、国防科技等领域研究的教师倾斜。

八、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1.推进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建)工作。推进“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优化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布局。持续加快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标准动物实验中心、高性能材料与工程平台。谋划建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电子化学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碳中和”基础研究特区。

22.培育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实施“智化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的统筹支持。试行“揭榜挂帅”等科研组织管理制度。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方面有新突破。加强自然科学类科研活动立项安全审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23.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国家级项目培育和申报组织,推进重大重点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以“大团队”“大项目”模式推动科研团队建设,建立重大重点动态项目库,力争实现重要项目和重大奖项新突破。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高咨政建言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快筹建“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上海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及“老字号品牌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基地,推动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扩大“陇上人文讲坛”学术文化品牌影响力。

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

24.加快实施外事机构改革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外事部门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整,推动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内部治理模式创新,深化中德工学院管理体制改革。

25.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为代表的世界高水平院校合作项目,巩固与英国等欧洲地区高校合作关系,拓展与亚洲地区高校交流互动。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做好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地区中小学中文推广、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及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及“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开展国际学生“感知中国”系列活动,申报教育部“感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项目,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探索同东盟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

十、增强部治理和对外服务能力

26.完善财务治理结构。启动2022年度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完善校院两级预算管理体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大学院经费统筹力度。完成2021年上级财政专项绩效评价和2022年上级财政专项立项申报工作。修订《部门决算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探索改革校级预算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拨款模式。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简化办事流程。

27.加强内部控制。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提高学校及二级单位内控水平。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立审计问题库和案例库,发挥廉政警示作用。开展部分学院教育收费专项审计、后勤保障专项审计、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专项审计,进一步降低管理风险。修订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采购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供应商履约评价结果运用,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申报系统建设。

28.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做好不动产确权补证工作,提升学校不动产确权率。做好校区划转等工作,稳步推进校区优化调整。加强在建工程转固管理整改工作。修订商业管理公司各类管理制度,加强对所属企业的监管。做好学院用房调整,优化教室管理和校内房屋资源管理,提升房屋使用效率。构建装备资产便捷高效调剂服务体系,建立督导巡查机制,继续开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规范化建设。

29.确保学校安全平稳运行完善技防物防人防建设,实现新型技防消防联动智能化。细化安全教育,重点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开展实验室布局及用气隐患专项排查,建立隐患清单和气瓶风险管理地图,推进隐患整改全覆盖。推动与学校周边重点救援力量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规范来信来访办理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信访矛盾。

30.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帮扶云南省寻甸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一批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创新试验项目。持续推进“‘赋能村镇社工 服务乡村振兴’华东理工大学县域社会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培育项目”“民族文化引领,华东理工大学打造塘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示范点”两个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平台建设。承办2022年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工作例会。优化对口支援高校交流生协同工作机制,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大力推进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提升对口支援5所中西部高校能力。

十一、完善办学基础保障机制

31.提升基础管理服务能力。完成徐汇校区1号学生公寓建设及3舍、4舍学生公寓改造。启动徐汇校区电力扩容二期工程。推进徐汇校区先进材料大楼施工建设。全面完成已建成基建项目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工作。优化停车位设置,增补新能源车充电桩。继续实施“优质服务、优美环境”双优工程,推进绿色校园创建,完成徐汇校区商业场所改造。提升能源、餐饮、物业等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校医院服务质量。牵头推动奉贤海湾大学园区四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四馆文献资源的整合及统一检索。

32.推进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数据聚合赋能,建立“一表通”平台,构建师生在校情况实时分析系统,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丰富“一网通学”系统中“教、学、管、考、评”学习资源和服务供给,建设学业阶段性评价系统和论文管理系统。持续健全提升网络安全体系,建立态势感知系统,做好重大时间节点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强化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试点推进二级单位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校园智慧化,实现校园治理能力现代化。


13